《空间的力量》是经济学家陆铭2013年首次出版的专著,最近上市的是第三次修订版。这本书将地理因素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中国的城乡和地区间的分割视作反市场的力量。与此同时,它也总结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用数据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
1. 熊市:熊市是指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情况。在熊市中,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近年来,陆铭一直致力于研究城乡与区域发展,观察劳动者的行动,追踪公共政策的变迁。除了身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教学研究工作,他还通过著述、受访、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经济学知识,澄清误解,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生活的空间特征,从而作出理性的选择。
陆铭的B站账号“陆铭教授”有6.8万粉丝,累计播放量近350万次。他2016年出版的城市经济科普书《大国大城》也有几十万册的销量,产生了相当大的公众影响。《空间的力量》第三版出版之际,陆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做经济学知识的公众传播其实对教授的工作没有什么用处,但他一直相信,改变公众的思想观念能够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多部著作推动空间经济学研究
《空间的力量》第一版开头有一段话:“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愿意通过协调地区间的矛盾来追求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在更小的国家无法实现。”在介绍新书时,陆铭提到,“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词,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大家熟悉的表述,这个提法就是建立在大国的公共利益基础之上。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自由流动遇到的各种阻碍,很多来自各地立足自身利益所做出的决定。整体来看,区域经济平衡长期是中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但在现实当中,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十多年前,陆铭与陈钊等合作伙伴就认识到,城乡和地区间分割的原因来自一些行政力量作出的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推进研究,他们揭示了地理的作用会通过市场经济的力量形构一个国家的空间经济,政治和体制的一些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有可能成为构建统一大市场的阻碍。
一些影响更为深远、更加根深蒂固的政策因素,则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起到更大的限制作用,并且长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城乡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陈旧观念一直延续。也有一些观点与自身利益和主观印象有关,比如,人们往往很自然地认为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各种城市病,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相处可能产生的矛盾,来自过多的流动人口和程度过深的社会阶层共存,“应该哪里来回哪里去”。陆铭团队不断通过各种研究,以数据来反驳这些观点。
2006年和2009年,陆铭、陈钊先后合作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观点打下基础。书中指出,通过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是不矛盾的,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是不矛盾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
此后,陆铭成为经济学和城市研究领域中主张开放、流动的代表,在学术会议、公众讲座等场合,都能看到他与支持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认为农民工终将返乡的学者及各种意见领袖们辩论。他长期所做的说理工作,一方面以理论著作的形式成为2013年首版、2017年再版的《空间的力量》一书,另一方面则在2016年以面向大众的学术科普读物的形式,写出了《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大国大城》可能真正使陆铭成为一位“网红”学者。他力挺大城市发展,认为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应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近两年他又出版了《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和《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两本书。在这一阶段,陆铭从中国发展整体的大视角出发,支持打造“向心力”,促使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能真正适应人的需求。他提出,未来要在中国的每一个区域经济的大板块和城市群内部,进一步区分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
让公众可以做更好的抉择
在提出了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和空间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之后,陆铭的工作就是像《空间的力量》副标题所述那样,回答各种关于“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的问题。写《大国大城》这样的大众科普读物,目的就是希望把思维方式教给读者,让人们可以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
一边做经济学理论研究,一边做城市知识的科普,这两件事情对陆铭来说都很重要。他援引了一则学术界流行的玩笑:一项研究做完以后,只有5个人看:自己、学术期刊编辑和三名审稿人。当大学教授,发表学术论文是工作评价的核心,出书实际上没什么用。但在陆铭看来,写书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社会科学学者研究的话题,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在朵云书院举行的《空间的力量》第三版新书发布会上,陆铭做一个小时的演讲,回顾了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程和前后十多年研究回应过的诸多社会问题。
“你一生中的哪一个决策跟空间没关系?”陆铭指出,考学、就业、婚姻、买房,等等,都跟选择城市有关。其中求职和买房是跟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当今习惯“卷”“躺”话题的年轻人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有人讲这个观点,我也赞成:选城市比选学校更重要。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考分已经连年超过哈尔滨的本部。”
建立家庭跟空间的关系也很明显,比如在大城市跟在农村老家,人们所面对的配偶选择面很不相同。陆铭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如果你们夫妻俩人学的是两门不同的专业,到小城市生活可能有一个人会失业。有的大城市,可能夫妻俩人都是学冷门专业的,也都能找到工作。因为大城市有职业的多样性。”
城乡发展规律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避免决策上的重大错误。陆铭表示,他一直非常希望农民工群体能够看到他的书,但是很遗憾,至今还比较难。
他说,大量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辛辛苦苦挣了几十万,也不是一笔小钱。很多人下意识会回老家盖房子,但是因为长年不在老家,这房子他实际上不会去住。一次讲课时,有一位来自农村的观众向他提问,说退休以后想回老家。陆铭问他,等你退休有时间的时候,如果身体也还好,回家了你想干什么?他说打麻将。“只怕到时候你的麻将搭子们都已经搬走了,你的设想想要最终实现是很难的。除非是回去钓鱼,村里的人少了,你能钓到的鱼也许更多。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有钱、有时间,还过一种几乎接近于孤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问问自己。”
如果用计划在老家盖房子的钱,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买一套两居室甚至三居室的房子,就算不在这里生活,房子还可以卖或租出去。这样就可以留下来,成为这里的城市居民。在农村老家盖的房子,卖不出去,最后难逃被拆掉的结局。
陆铭表示,我们往往忽视了公众的思想观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做这些关于城市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研究,都是为了把科学道理讲明白,让社会公众先认识到普遍规律,为公共政策的改变形成强大的社会基础。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三版)》
陆铭 著
格致出版社 2023年12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佟鑫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中央改革办副主任穆虹:《决定》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穆虹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07-19 12:04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韩文秀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07-19 11:32 上海城市更新政策怎么定?模式怎么创新?30位专家提了这些建议会议强调,城市更新要更好地服务全市的经济、社会大局,既要加强对城市更新全局的整体谋划,也要加强对居住类、风貌类等专项更新的深化研究。
07-16 11:45 国家统计局:6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07-15 09:36 6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 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07-06 09:3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网观点